前幾天我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感覺互動比較多,引起很多人這個觀點的共鳴。今天趁這個機會,好好說說這件事情。

我這里說的家庭牧場不是散養戶的意思,不是養個20-30母豬、萬兒八千雞的這種。家庭牧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牧場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這種。無論養殖什么,年產值至少要在百萬以上的規模,否則是不能支撐家庭收入的。
養殖業不同于流水線生產,隨著工業生產規模擴大,成本也會降低,產品會越穩定,質量也會提高。但是養殖業的成本主要來自于飼料、引種、獸藥、疫苗、設備、土地等方面,這些東西都只是養殖的一個工具。養殖用品都可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但是養殖這個過程,并不具備隨著擴大規模而減少成本的優勢。就像這次非瘟疫情,反而受更大傷害的,大多是一些密集型養殖的集團客戶。
散養戶規模又太小,造成單位養殖成本的大幅上升。養殖規模太小,體量小,也拿不到合適的原料、產品供應價格。
家庭牧場以追求效益為目標,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轉變,克服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弊端,商品化程度高。甚至比集團養殖的優勢還要大。
因為養殖達到了一定規模,養殖技術相對專業,環保處理的也會更合理。家庭牧場也更注重質量,更易于政府監管,做到這些點,政府也會給家庭牧場更好的政策支持,譬如土地、貸款、補貼等等。
家庭牧場的未來發展不是盲目擴大規模,畢竟不是公司化運作,很難做到人員齊備。3-10人的團隊,投資規??刂圃谇f以內。以養殖成績來衡量牧場的管理,做到單位產出高,精細化管理每個細節。行情好,盈利的時候,也不要盲目擴大規模,做好資金儲備,一定要做到不用借款來運營。行情不佳,不盈利也不要盲目減產,可以優化生產細節,因為行情差的時候,養殖也基本能保成本。有流行病的時候,要做到規模小,人員少的優勢,減少流動,甚至不流動,只要不流動,基本沒有風險。有傷亡的時候,一定盡快處理,盡快出欄,盡快淘汰。畢竟船小好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