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此輪非瘟疫情在河南內部由南向北傳播,對豫西和豫北地區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能繁母豬存欄量降幅能夠達到近五成,而對豫南地區的影響相對較小??紤]到生豬產能仍然主要集中在豫南地區,我們預計河南整體能繁母豬存欄損失在20%~30%左右。其次,疫情反復的背景下三元母豬占比階段性上升,養殖集團二元母豬產能增長可期。河南地區三元母豬的使用比例整體呈現“規模越大、占比越低”的金字塔型結構,但無論是先爆發豬瘟的豫南還是后爆發的豫北,前期造成的損失不可逆,這將導致產能向產量轉化的時間將延后至明年一季度。疫苗毒比野毒對養殖行業的影響將更為長遠。從調研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疫苗毒對母豬種群造成的影響很大,其癥狀也因為豬群免疫力水平的不同更加多樣化,不僅發熱和厭食,還出現了腿瘸、喘氣等非特異性的癥狀,增加了養殖場對早期豬群感染情況判斷的難度。回顧近期期現價格的走勢,隨著北方疫情逐漸平穩,生豬從前期的漲跌分化到近期開始出現共振下跌。長周期來看,生豬產能恢復勢頭持續,豬價進入周期下行通道,價格下移,但下跌較難一蹴而就。我們目前仍然對下半年的豬價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后期關注基本面預期差對未來豬價上漲時間拐點和高度的驅動。一,關注北方大體重豬源的消化情況;二,關注今年夏季南方地區非瘟的反彈情況;三,關注冬季能繁母豬產能受損導致的三、四季度商品豬出欄階段性斷檔的程度。
未來生豬市場的主要不確定性在于“缺豬不缺肉”和“缺豬又缺肉”兩個情景的演繹。我們預計二季度市場將逐漸出現缺豬不缺肉的情況,隨著養殖端大豬存欄見底,豬價底部將逐漸明確,大肥豬的消化使得肥標價格倒掛的情況逐漸改善,從而刺激下游開啟二次育肥;另一方面。后期氣溫上升,北方家庭農場和散養戶將開啟大面積的補欄行為,當母豬補欄與二次育肥需求二者需求重合時,生豬價格有望得到提振。而缺豬又缺肉的情況則大概率會出現在四季度,北方冬季母豬存欄受損導致的商品豬出欄量階段性斷檔以及南方熏臘制品的消費的啟動將推動豬價進一步上漲。策略方面,LH2109短線測試27000元/噸支撐位,謹慎者我們仍然建議觀望為主,后期關注現貨價格對盤面的拉動作用。 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生豬養殖和調出大省,2020年河南省生豬出欄4311.2萬頭,較2019年下降4.2%,較正常年份(2017年)下降了30.7%,僅次于四川(5614.4萬頭)和湖南(4658.9萬頭)。河南省每年外調活豬和豬肉合計折合生豬在1700萬頭以上。分區域看,河南各地區均有生豬養殖,但豫南地區相對較為集中。2020年駐馬店、南陽、周口三地生豬出欄量共計1734.3萬頭,占河南省總出欄量的40.2%,而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前,這個數字常年維持在34%~35%左右。此輪非瘟疫情復發,河南與山東、河北、江蘇四地為重災區,一是因為北方復養較南方激進,養殖密度提升更為迅速,二是冬季流行性腹瀉和藍耳病疫情也比較嚴重,豬群抵抗力相對較差,三是冬季北方豬場很難兼顧通風與保暖,豬場空氣質量擔憂,豬群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四是疫苗毒的蔓延使得豬場拔牙的效率大大降低。此次調研我們走訪了獸藥商、疫苗商、飼料廠、屠宰場和部分養殖戶,目的是了解疫情之后目前河南省生豬存欄特別是能繁母豬存欄的情況,評估未來北方地區商品豬是否有出現階段性供給緊俏乃至斷檔的可能。(1)洛陽獸藥銷售商:公司主要產品是母豬配種相關的激素產品(催情激素等),客戶以年出欄量萬頭以上,母豬存欄五百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為主。企業表示,目前河南地區三元母豬占能繁母豬比重仍然在70%以上。洛陽地區12月開始發病,時間相對較晚,目前疫情已經平穩,但仍然在零星復發。豬場淘汰母豬里大部分是懷孕母豬,正常淘汰應該是空懷淘汰。企業在河南地區獸藥銷量較年前下降了50%,山東地區下降60~70%。1月份節前下游大量備貨,2月底3月初應該開始補貨采購,但銷量沒有起色。補欄方面,規模場都正在清洗消毒,沒有開始復養,預計四五月開始補欄,母豬價格不上漲的原因也是養殖場不敢復養。
(2)洛陽飼料銷售商:公司飼料價格較去年上漲了15%左右,飼料配方中已經用小麥替代玉米,認為國家飼料原料替代方案出臺后玉米價格會進一步下跌。公司3月豬飼料外銷下降至2600噸,12月和1月月均銷售4000噸,保育料銷量環比下降三分之一,母豬料銷量下降40%~50%,育肥豬飼料銷量下滑50%。洛陽及周邊地區二次育肥的豬源疫情感染風險高,對飼料需求不利。下游整體補欄不高,仔豬的流通都局限在大集團和大型規模養殖場之間。
(3)洛陽屠宰企業:年設計屠宰產能1500萬頭,目前日均屠宰量1000多頭,開機率30%多,正常年份在50%以上,生豬宰前均重125公斤左右,屠宰盈利處于盈虧平衡附近。春節后主動做了一部分進口凍肉庫存,國產凍肉庫存不多(主要因為不賺錢)。估計目前洛陽地區整體存欄下降40到50%,低于20年同期,對下半年豬價的預期在30元/公斤以上。養殖集團復產速度很快,母豬高補高淘,母豬得病淘汰后可以直接從三元商品豬群中挑母豬轉育種,因此三元占比仍然偏高。
(4)濟源某豬精銷售商:濟源以母豬存欄量50-100頭的家庭農場為主,去年非瘟爆發前濟源當地有不到三萬頭能繁母豬,今年冬天三元母豬淘汰和疫病淘汰情況比較嚴重,預計母豬存欄量較去年年底下降約五成。去年10月前當地公豬站每天能銷售1000-1200支豬精,11月以后銷量顯著下滑,到3月每日銷售量下降至600-700支。自18年以來商品豬產能恢復情況一直不理想,出欄量不足過去五成,當地補欄量不高,二次育肥量也一直很少。今年2月當地水庫中曾經發現二三百頭死豬尸體,水源可能遭到污染。 (5)鶴壁食品加工企業:節后淘汰母豬屠宰量增加,每天工廠母豬屠宰量能夠達到400-500頭,日屠宰總量一度達到700-800頭。目前下降至200-300頭,開機率不足10%,以標豬為主,淘汰母豬數量很少。商品豬宰前體重從220斤目前上漲至250斤,前期壓欄的大豬陸續出欄。工廠屠宰毛利較差,勉強保本經營,目前沒有做凍肉庫存,以鮮銷為主,近期批發和商超兩個渠道消費略有好轉。 (6)安陽疫苗銷售商:公司以銷售動保產品為主,3月公司非瘟檢測試劑盒銷量較1月增加了4倍。自己主要銷售5號苗(口蹄疫),是所有豬必打的疫苗,疫苗銷售量從12月開始受到影響。安陽地區19年下半年復養豬場增加,2020年11月前后母豬產能已經恢復到疫情前70~80%,12月下旬開始爆發疫情,無論大場小場無一幸免,預計冬季疫情導致當地母豬產能損失近一半,母豬感染后從過去的發燒變為喘氣、厭食等不明顯的癥狀,等出現癥狀時往往整個豬群已經被感染。 (7)鄭州種豬銷售商:去年河南地區南部先爆發非瘟,8、9、10三個月較為嚴重,年前疫情趨緩,目前大集團已經完成母豬的補欄,集團內二元母豬供給充足,中小散戶補欄量很高,但因為母豬價格仍然偏高,因此仍然以觀望為主。河南北部和西部地區非瘟爆發時間較晚,目前部分地區仍然處于散發階段,因此當地補欄量相對較差。盡管規模場的生物防護體系已經建立的很健全,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總出現人為的紕漏,從而導致防控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此輪非瘟疫情在河南內部由南向北傳播,對豫西和豫北地區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能繁母豬存欄量降幅能夠達到近五成,而對豫南地區的影響相對較小。我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河南大型的規模養殖集團主要布局均集中在豫南地區,同時豫南地區發病時間早,大集團在拔牙清欄后補欄的速度也相對較快;而豫西和豫北地區發病時間較晚,且以疫苗毒而非野毒為主,病毒傳播更為隱蔽,污染面積更廣,導致這些地區目前仍然無法進行補欄??紤]到生豬產能仍然主要集中在豫南地區,我們預計河南整體能繁母豬存欄損失在20%~30%左右。其次,疫情反復的背景下三元母豬占比階段性上升,養殖集團二元母豬產能增長可期。由于從外部引種的疫情風險較大,以及目前二元母豬的價格仍然維持高位,因此目前大部分家庭農場和散養戶仍然以三元商轉母為主,特別是清場以后再復產的豬場,基本上都以三元母豬為主。而對于豫南地區的規模養殖集團,二元母豬補欄迅速,產能恢復可期??梢?,河南地區三元母豬的使用比例整體呈現“規模越大、占比越低”的金字塔型結構。但無論是先爆發豬瘟的豫南還是后爆發的豫北,前期造成的損失不可逆,這將導致產能向產量轉化的時間將延后至明年一季度。疫苗毒比野毒對養殖行業的影響將更為長遠。從調研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疫苗毒對母豬種群造成的影響很大,其癥狀也因為豬群免疫力水平的不同更加多樣化,不僅發熱和厭食,還出現了腿瘸、喘氣等非特異性的癥狀,增加了養殖場對早期豬群感染情況判斷的難度。無癥狀豬排毒帶來的結果就是,以前豬場主要是防范場外病毒的輸入,現在還要防范場內已經潛伏在場內的病毒,而且為了防非,很多豬場甚至停止了常規疫苗的接種,因為擔心對感染疫苗毒的豬場造成應激,從而導致腹瀉、口蹄疫、圓環等其他傳染疾病的爆發,這些都加劇了產能的不穩定性。回顧近期期現價格的走勢,隨著北方疫情逐漸平穩,生豬從前期的漲跌分化到近期開始出現共振下跌。長周期來看,生豬產能恢復勢頭持續,豬價進入周期下行通道,價格下移,但下跌較難一蹴而就。我們目前仍然對下半年的豬價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后期關注基本面預期差對未來豬價上漲時間拐點和高度的驅動。一,關注北方大體重豬源的消化情況。2020年春節后3-5月,養殖端復養速度明顯加快,部分地區疫病仍然有抬頭的跡象,但整體補欄情緒高漲,豬精銷售量與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呈現同向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春冬季節是母豬配種的高峰,配種率達到了年內的峰值,對應7-9月的仔豬出生高峰,再往后推6個月的育肥期則對應今年1到3月出欄的商品豬。因此,盡管我們看到去年冬季至今非洲豬瘟在北方地區導致的豬群產能大幅去化,但并不意味著這一部分產能就是無效的。由于疫苗毒的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因此一旦豬群出現疑似癥狀,哪怕沒有確診,養殖場也會加速出欄變現,實際因為非瘟疫情死亡的生豬已經很少。此外大量的淘汰母豬也流入屠宰場,共同形成有效的豬肉供給,這導致目前市場供給始終保持著一個比較充裕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季節性需求淡季的背景下,當前市場對于大體重豬源的消化較為吃力,特別是南方主要銷區近期為了防控疫情出臺各類嚴禁活豬調運的政策,更是導致北方大肥豬外運受阻。目前肥豬的價格已經低于標豬,養殖端二次育肥率并不高。以上兩方面因素短期內將持續利空生豬現貨市場,我們預計4月豬價或繼續維持筑底態勢,而現貨走弱持續影響資金的情緒,這也是生豬盤面半月以來自高位回落的主要因素。實際上自2019年以來,生豬市場一直在重復“感染-拋售-豬價下跌-存欄偏緊-豬價上漲-補欄-感染-再拋售-豬價下跌…”這樣的一個循環過程,造成了生豬和豬肉供給的時空錯配。沒有正規且有效疫苗的情況下,我們傾向于認為當前養殖密度很難長時間維持較高的水平,產能仍然缺乏爆發性恢復的條件。
二,關注今年夏季南方地區非瘟的反彈情況。在經歷過去年雨季疫情打擊后,規模養殖場防范意識和手段均有所加強,未來南方市場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疫情防不勝防,如同2020年夏季再次失控,養殖端加速拋售可能會導致生豬現貨價格砸出“黃金坑”,但利好四季度豬價;二是南方整體防疫情況較好,疫情零星散發,沒有造成較大的污染面,養殖端出欄節奏正常,豬價平穩過度,后期隨著夏季消費旺季的到來和北方商品豬供給缺口的兌現,豬價或將出現震蕩上行的趨勢。
三,關注冬季能繁母豬產能受損導致的三、四季度商品豬出欄斷檔的程度。對于能繁母豬的存欄數據,官方和民間機構一直以來都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 2021年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0%,連續17個月增長,意味著我國目前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達到了4248.8萬頭。而民間數據我們以市場上相對常見的三家機構卓創、涌益和青松農牧進行參考,可以看到,去年以來的能繁母豬存欄量增速環比數據從11月起開始出現分化,特別是12月、1月、2月這三個月的數據,涌益咨詢和青松農牧均的預估均出現了超過4個點的降幅,與此同時官方數據仍然顯示維持正增長。通過這次調研了解的情況,我們認為官方數據偏高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囊括了大量三元后備母豬的存欄數量,然而并非所有三元商品代母豬都能夠成功留種,根據75%-80%的留種成功率,我們認為民間3100~3500萬頭的存欄數據更能夠反映目前母豬存欄的真實水平。未來生豬市場的主要不確定性在于“缺豬不缺肉”和“缺豬又缺肉”兩個情景的演繹。我們預計二季度市場將逐漸出現缺豬不缺肉的情況,隨著養殖端大豬存欄見底,豬價底部將逐漸明確,大肥豬的消化使得肥標價格倒掛的情況逐漸改善,從而刺激下游開啟二次育肥;另一方面。后期氣溫上升,北方家庭農場和散養戶將開啟大面積的補欄行為,當母豬補欄與二次育肥需求二者需求重合時,生豬價格有望得到提振。而缺豬又缺肉的情況則大概率會出現在四季度,北方冬季母豬存欄受損導致的商品豬出欄量階段性斷檔以及南方熏臘制品的消費的啟動將推動豬價進一步上漲。策略方面,LH2109短線測試27000元/噸支撐位,謹慎者仍然建議觀望為主,后期關注現貨價格對盤面的拉動作用。